最近換工作,要學很多以前我沒用過的程式語言技術,像是 TypeScript, GraphQL, Relay 等等。於是我上網找了很多免費的、付費的教學影片,像是在 YouTube、 Udemy、PluralSight 等等平台。 但很多教學影片從製作至今已經過了兩三年甚至五六年。在軟體的世界,過一年就人事已非了,何況是現在去看 2016年的教學說明。許多 web packages 的版本在六年間已經從 version 5.x 跳到 18.x 之類的... 因此即便那個教學影片再怎樣的手把手教學都沒有用。資訊已經完全過時。 軟體的世界就是這樣,技術日新月異。圖書館都不願意收舊的 coding 教科書,因為過時的資訊難以幫助到人。 軟體的世界就是這樣,技術日新月異。圖書館都不願意收舊的 coding 教科書,因為過時的資訊難以幫助到人。 許多人常萌生要自學 coding的念頭,但因為不得其門而入,一不小心熱情就會澆熄。身為一個自學 coding轉行當軟體工程師的人,我理解這種感覺。我們身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但資訊量太大,找到對自己有用的教學資源其實就是自學最困難的一步。 很多人想到要學 coding,會想「課程會不會很貴?」「會不會很難?」「會不會需要花很久的時間?」其實這些問題都問錯了。自學 Coding是個知難行易的學問;如果知道怎麼找自學的資源,不用花多少錢甚至免費就能達成。如果找到對症下藥、適合自己的資源,認真跟著看跟著做也不會難上手。但如何找到那個沒有過時、資訊正確又適合自己的課程?很多人花了大把時間、大把金錢就卡在這個第一步。 我舉一個生活化的例子你就懂了。Ikea 的傢俱你說難組嗎?其實一點都不難,但先決條件是 Ikea的說明文件非常好懂、資訊正確,而 Ikea 家具的品管做得不錯,大部分我們買回家的包裝裡頭零件都正確,因此照著說明書一步一步完成不難還非常有成就感。 但我們也都買過很爛的家具組:說明書沒人看得懂、裡頭的零件缺一大堆,甚至連家具的裁切、材料本身都有問題,大小根本組不起來。不然就是說明書過時了:零件已經改版本了,但說明書沒有更新。如果組一個家具要一直打給客服補貨、換貨,而且甚至問題在哪裡我們都推敲不出來、客服那頭沒人回答我們問題... 我們一定非常洩氣,很快就放棄組家具了。我們一定心想「組家具太難了!」 以網頁開發這塊的 coding來說,
最近會在網路上看一些財經科普,學到了一個概念:槓桿。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槓桿就是以小博大。財務上這個概念就是,假設你有二十萬,你把二十萬投到股票市場有 10%回收,那你就賺了兩萬塊。但如果你用二十萬當頭期款買一百萬的房子,同樣賺10%你就會得到十萬塊。 同樣是手中有二十萬,但第一個例子你賺到了兩萬塊。第二個例子你賺到了五倍的十萬塊。這就是財務槓桿,以小博大。 但首先你得有那二十萬。如果沒有的話,要拿什麼來槓桿?零元的 10%,還是零元。 我最近想起兩件往事,都跟槓桿有關。 第一件是我在馬里蘭大學當 Techinical Writing 講師的時候,班上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說的話。 那是一個黑人男學生,是一個平凡中規中矩的孩子,看起來就像來自中產的家庭,行為表現也是中規中矩,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壞。 我已經不記得前後文是什麼了。某天他有點不悅地抱怨,說以前高中的時候,他去圖書館找 SAT的參考書來讀,但圖書館的參考書都過時了。SAT是美國申請大學必考的學科測驗,所有高中生都得考。 他講這句話不是特別要引人同情或什麼的,就是純發牢騷吧!班上的同學也沒什麼反應,反正這就是人生的現實吧。It sucks, but it is what it is. 我在馬里蘭大學的學生很多都是像這樣的孩子,不是特別有錢也不是特別窮,不是特別出色但也不笨;他們對自己也沒有什麼誇大的自戀,就是腳踏實地知道自己必須有點努力,因為不會有什麼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我特別喜歡馬里蘭大學的那些孩子。可能因為我覺得我也是這樣的人吧。托爸媽的福有幸活得還算安逸,但也看得很清楚自己在這社會食物鏈裡的定位:大概就是得一直跑才不會被吃掉吧!那就跑吧。與其躺著一直哀怨自己長得不夠大隻,不是獅子、不是老鷹,不如就接受現實去圖書館看去年出的參考書吧!雖然過時了一年,但總比過時十年的參考書來得強,所以過時一年的參考書還是會很搶手的。如果再有辦法一點,那就找找別的圖書館、找找網路上二手的參考書。窮則變、變則通。人生有一點點的「窮」,才能激發無限的創造力。這種變通力,可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很難學會的。 有一點點「窮」的人,可能很早直覺地就知道什麼是槓桿,即使沒人教過他們這個概念。因為沒有全新的參考書,也沒有錢買全新的參考書,那只好用更少的錢當槓桿買別人舊的、畫過線的書來看,或者用自己的時間當槓桿多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