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9的文章

塑造你想要的人生--談判的藝術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媽媽實行的是權威式教育。她說什麼就是什麼,我不太敢去挑戰她訂定的規則,只會默默地心裡不開心。我人生的第一次「談判」,是我讀碩士的時候,因為我終於受不了了,覺得我都幾歲了怎麼還有門禁這種東西?但即使那時候的我已經二十幾歲了,我還是不敢直接跟我媽提出我的訴求,而是跟我爸哭訴,讓他去說服我媽。隔天我爸回來跟我報告結果。「我跟妳媽說好了,從此以後妳沒有門禁了,條件是妳十一點前要打電話回家。」 那時的我不太敢相信我的耳朵。真的假的?就這麼簡單?要是我早點說出我的心聲不就好了嘛? 這世界上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對於「談判」這件事情很害怕。我寧可很不開心地十一點前就回到家,也不願意跟我媽進行那必然很痛苦的對話,因為我媽很兇,因為我想到那個談話的局面就胃痛。同樣地,跟你的上司或者同事談判也可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或許你加班加地很不開心、對於薪水也很不滿意,但怎麼辦呢?要做出改變的話必然得跟老闆進行一對一談話;想到那大眼瞪小眼尷尬的場面,還是算了吧!反正就算提出自己不想加班或想加薪的請求也不一定有結果;反正再加幾個禮拜的班,也許就有新人出現了。何必把場面搞得那麼僵呢? 華人很愛說「以和為貴」,更是難把自己心中真正想的說出來,總怕把場面弄得難看。你想要什麼?你不想要什麼?不管是拒絕別人,或者對他人明確地說出自己要什麼,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久而久之,自己都忘掉了自己到底要什麼。 但學會與人談判、溝通,進行這類「尷尬」的對話,是擁有快樂人生重要的因素。過去這一整個禮拜我過得很不開心,原因是我接了一個客戶的案子幫她做網頁,而我為這個案子感到相當煩惱。我們談好了一個價格以及我要完成的項目,但開工以後我才發現工程比我想像地大多了。每天我一邊做網頁就一邊嘆氣,想說要做到我們當初談好的程度的話,到底要做多少個小時呀?一開始我試著說服自己:「反正也是練習的機會啦!」「做完就不要再接這種案子就對了!」「以後一定要按工時計算,不要先談好價錢」,等等等。 但慢慢地我發現,陷在這個窘境我實在是太不甘心了-- 痛苦的程度已經超出我對於跟客戶談判的恐懼了,所以我決定還是好好跟客戶聊一聊,明確地說出我能幫她做什麼、不能幫她做什麼。 談話前我很緊張,當然我也想了一大堆最壞的可能:萬一客戶不能接受我的說法,這會不會影響我的聲譽,造成以後沒人要跟我合作?會不會談判破裂場面很難...

我在特斯拉工廠的日子--你所不知道的矽谷

by Vanessa Wang    歡迎支持我的臉書專頁:【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 在汽車工廠工作的三年期間,我天天走在機器手臂之中、看見最新的電動汽車技術、在每一款汽車未上市之前就率先試乘。但令我印象最深刻,我一直想寫的,是在工廠裡遇到的人、聽到的故事。 在特斯拉時,我的工作是寫生產線的技術文件,記載如何組裝一台電動汽車的流程,特別是需要人工作業的部分。我的工作有很多時候是戴著工程帽、穿著鐵鞋、防割袖套、耳塞走在生產線之中,看著工人組裝零件、焊接、搬運,除了照相紀錄流程、和工程師討論最佳流程、更多時候是跟生產線工人聊天,了解他們做的事情。 一直很想把我的所見所聞寫下來,因為在工廠裡的一切,與工廠外的矽谷大環境讓我覺得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讓我看見昂貴的矽谷造成的懸殊貧富差距。 工廠外的矽谷,朋友都在科技公司上班,Google、Facebook、Netflix...每家公司比的是誰的免費午餐好吃、誰提供的免費飲料比較多種、誰的育嬰補助錢比較多。而科技公司的軟體工程師中,總有人因為公司上市,股票價值一夕之間翻漲好多倍,一人擁有好幾棟房子是常有的事(最誇張聽過有人一次買40棟,當然這是超級極端的例子)。 工廠裡呢?我很喜歡跟工人們聊天,他們也願意跟我說他們的人生故事,讓我得以理解不同人的生活型態。特斯拉工廠位在 Fremont,以矽谷來說,Fremont已經算是偏離「天龍國」,要過一座橋才到得了的地方。但對於大部分的汽車工人們來說,Fremont還是太過昂貴,於是他們大部分住在更內陸、更偏遠的地方像是 Lathrop、Manteca甚至Sacramento。一開始我難以相信他們光開車來上班單程就要將近兩小時,而他們每天早上 5:50 開工,遲到三次的話會被開除。更慘的是停車場車位不足的問題使得大家光找位置就要找差不多20分鐘,因此慌亂之下,停車場內發生車禍的機率其實蠻高的。 我常常在工廠廁所門口看見一些工人拿著一件外套蓋在頭上、躺在地上睡覺。後來我才理解他們是晚班的工人。有些人因為家住得太遠、通勤時間太漫長,乾脆平日就睡在工廠裡或者自己的車子裡,假日再回家。 有一位工人我特別常跟他說話。他是一位已經60歲了的黑人大叔,他家也住在車程一小時以上的地方。但你知道嗎?他在汽車工廠下班後,還要去舊金山機場聯合航空搬運...

三十幾歲的我們

by Vanessa Wang    歡迎支持我的臉書專頁:【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 我住在矽谷;這是一個步調很快的地方。大家常說 fail fast, fail often。大家常說先把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弄出去再說。過去幾個月,試圖轉行軟體工程的我也以這種焦慮的步調想把自己當個 MVP 丟進任何一個可能考驗我的環境去玩生存遊戲,於是只要有公司聯絡我我一個面試機會也不放過;只要有練習的機會,任何可能的案子、任何潛在的客戶我都接,行事曆被我排得毫無喘息空間,讓我連從被拒絕的傷痕中恢復的空檔都沒有。很多時候覺得這樣是欲速不達,步調卻又不敢放得太慢太鬆散。 我不禁想,求職的掙扎是現在三十幾歲的我們的一個人生縮影。在每一個交叉口上,我們到底選左還是右?我是該接下所有人生拋向我的球不放過任何機會,還是放寬心隨緣?我想任何人都沒有答案。這也是我每天必須面對的課題,那就是沒有人能告訴我絕對的答案。人生是個選擇題,而無人知道沒有選擇的那條路長什麼樣子。我只能夠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當下的判斷力,並且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方針。一邊走、一邊調整自己的行程;一邊走、一邊定義自己的方向。 學著與不確定性共存,這就是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每天都必須面對的課題。不管是身為父母、準父母,不管是考慮出國、考慮留學,不管是選擇買房、投資...沒有人知道怎麼選擇才是最好的。你可以照著別人的建議方式養小孩,但這也不能保證他未來一帆風順;你可以參考他人經驗投資某個生意,但市場可能隨時改變。你可以選擇不婚、不生小孩,也可以選擇結婚生子,這都不代表二十年後你不會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我認識的台灣朋友中,很多都移民住在國外。移民後,從一個國家搬到另一個國家,一個州搬到另一州,都是常態。買了房子又賣掉回去租房。好不容易一個孩子養得差不多得心應手了,隨著又來下一個重新開始。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斷地不斷地在改變自己的人生計畫、不斷地調整自己的人生藍圖。有時候覺得這樣實在是好累,好像才剛剛達成上一個目標,就要開始追逐下一個里程碑了。好像走了好多好多路,卻又常常走回原點。但三十幾歲的我們的心態總是「要改變,就趁現在改變,也只能趁現在」。如果不趁現在,孩子上學了就更難做改變了。如果不趁現在,等頭腦、身體不行了就更不可能了。二十幾的日子已逝去,未來日...

Living With Uncertainty: How Job-Searching Is Like Owning A Start-up

by Vanessa Wang Changing careers and job-hunting is stressful, as I'm sure everyone will agree. The right mindset is key to moving forward on this path. For me, what has worked is considering this process similar to starting my own business, and the product I'm selling is myself. I come from a family of enterpreneurs, and have witnessed first-hand all the ups and down of being a business person. There is a lot of uncertainty, because you meet every potential client without knowing how the conversation will turn out. Even when you put your best foot forward, putting hours of research in coming up with the best proposal, there is no guarantee of the outcome. You could turn up your charm all the way, but who knows what may tick off your potential client? There are so many unknown factors, because at the end of the day, it takes a lot to close a deal. It takes a lot for someone to pull out their wallet and pay for a product. And even when there is a mutual liking and agreeme...

如何找到自己的職涯方向

去年我做出一個決定,辭掉原本幫工程師寫技術文件的工作,變成全職自學寫程式,目標轉行軟體工程師。雖然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轉行成功,也沒有把握到底能不能成功,但我想分享一下我是怎麼做出這個決定的,因為我發現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對於如何選擇職涯方向有許多疑問。 很多人說我怎麼突然做出這麼大一個轉變?但做出這個決定,其實是三年的職涯探索後的決定,絕非偶然。 我從小喜歡兩個東西: 寫作 和數理。高中時我選擇了理組,後來讀了台大土木系學士和碩士。之後我來到了美國,覺得對於文學夢還是無法釋懷,於是我讀了一個創意寫作藝術碩士。因為我讀了工程又讀了寫作,我走上了 technical writer   這條路:我幫工程師改他們的論文、我教工程師怎麼寫作、我幫各種科技公司寫技術文件,包含怎麼設定半導體、如何蓋電動車。在 technical writer 的這個空間裡我很舒適,因為很少有人和我一樣的背景,具備工程頭腦又會寫作。我做這樣的工作一點也沒有人驚訝,因為從小到大我雖然喜歡數理、讀的是工程,但大家對我的印象都是英文好、會改文章。怎麼說呢?就連我媽媽也跟我說「妳可能沒辦法跟別人硬拼工程能力,但妳的語文能力在工程師中一定可以突出」。 我在特斯拉汽車工廠上班 的第一個禮拜,我旁邊坐了一位剛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女孩,她是機械工程師。在工作上,她負責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負責將她的解決方案紀錄下來。我知道我的工作也很重要,但我總想著,我也有工程碩士,我難道做不了她的工作嗎?我難道真想不出改善電動車生產線的方法嘛?但我打消了那個念頭。我心想,我在讀完土木系碩士時沒有去當工程師,現在過了那麼多年了,又有誰會給我機會當工程師呢? 從我第一次有那個念頭到我辭掉工作決定專心學寫程式,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試圖當工程師中間過了三年。這三年中我不停地探索我想要做什麼。是專案經理嘛?還是採購?人資?每個我都有點興趣,但不是很熱絡。或許我是想由老公贊助當全職小說家吧?這個方案真不錯,但上班第一週坐在女工程師旁的那個念頭「是我太笨了做不到嗎?」從未消失。每次幫別人寫工程文件時,我總想著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可以怎麼改善;我總想跟工程師討論他們是怎麼決定各個解決方法的。 但我還是不敢做出改變,就這樣過了兩年。直到什麼呢?直到我懷孕、生小孩。懷孕期間發生了什麼? 因為我必須計畫產假期...

自學轉行軟體工程師到底有多難?

by Vanessa Wang    歡迎支持我的臉書專頁:【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 很多人知道我想要轉行寫程式之後,都想知道這是一個怎麼樣的過程。畢竟日常生活中(尤其在矽谷)實在太常聽到靠著自學或者上三個月的 coding bootcamp 轉行成功的案例了。但在這個網路時代,成功的故事很容易被放大討論,卻鮮少聽到那些失敗的案例。今天我以一個在七個月以前開始全職自學寫程式(在家上線上課程)、四個月前開始找工作(而還沒有找到理想職缺)的人的角度分享我不怎麼順利的歷程,做一個平衡報導。 Q:真的有人上三個月的速成班就可以成為軟體工程師? A:是的,真的有。 很多人會說這怎麼可能?那大學讀四年都讀假的嘛?但我身邊就有好幾個這樣的人,有些甚至連大學學歷都沒有就成功進 Google等大公司當軟體工程師;只能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覺得不可能的事情換到這個時代、矽谷這個環境、這邊聚集的菁英和資源,就是有這樣的事情。但這就像當年全世界的人來舊金山淘金一樣,有些人一夕暴富,卻有更多人空手而回。  Q:自學寫程式難嗎?誰都可以嘛? A:這是我當初決定全職自學寫程式時最常 google的問題。我甚至常常搜尋 Am I too stupid to code? 在我心目中寫程式一直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遙想高中、大學時代學C++,我就因為覺得太難理解 code 而放棄學習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科目。 現在有點不同了。Youtube 的發達、網路社群的發達,使得學習任何東西都沒有那麼難。再怎麼愚蠢或困難的問題,google一下就會有答案。所以是的,我相信任何人都能夠自學寫程式。但學寫程式就像學日文一樣;任何人都可以學,問題在於你可以學到多好的程度?可以好到拿來當吃飯的工具嘛?也許你只會幾句日文,足以讓你在日式餐廳打工;也許你會日常口語,可以當個旅遊團領隊;但如果你想當日文老師,那你就需要會複雜的文法甚至日本文學。自學寫程式不難,但找軟體相關的工作難易不均,只能自己定義目標了。  Q:找到軟體工程師職位難嗎? A:難。至少我覺得是很難的。 現在公司面試軟體工程師的型態大概有兩種:大公司考 data structures & algorithm,小公司考你實際作出一個 app 的能力。市面上的 co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