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我為何寫作

by Vanessa Wang    歡迎支持我的臉書專頁:【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很多人問我,我是如何鼓起勇氣辭掉原本的工作,像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子一樣,自學寫程式,要去挑戰轉換跑道當軟體工程師的?


答案有很多個,包括我從小就很喜歡解謎、玩需要邏輯推理的遊戲等等。但有一個更深層、更根本的原因大家可能猜不到,那就是我對於「寫作」屹立不搖的信仰--這是我最大的勇氣來源。

我愛看書,是從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開始的。我出生於波多黎各,但我的父母都是從台灣移民過去的,因此在我進入當地的小學時,我還不會說西班牙文。我讀的是一間天主教私立女校,八十年的歷史中,我是他們收過的第一位亞洲學生。在我去上學的第一天,我就被投以非常多異樣的眼光,因為很多人是第一次看到亞洲面孔。同學們用胡亂發音而成的假想語言跟我說話,並且自以為他們在說中文。中午吃飯的時候,沒有人想要坐在我旁邊,因為我帶的是白飯和海苔,而沒有人想要跟「吃黑紙的人」當朋友。

飯後大家都到操場去玩了;我站在遠方觀望,既害怕被人看見我孤獨的身影,又期盼著有人邀請我加入他們的遊戲,但沒有人這麼做。我胡亂地逛著校園,一邊走一邊低著頭避開大家好奇的眼光,避開那些指著我、譏笑我黃皮膚、丹鳳眼的人們。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羞恥」的滋味;大家都有朋友,而唯有我,是隻身一人。午休時間很長,而廣大的校園,竟沒有我一個五歲女孩的容身之處。

走著走著,我走進了圖書館。圖書館裡燈光是明亮的、圖書館員和我微笑、其他在看書的學生專心地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一個人多看我一眼。我在書架上取出一本書,挑了一個座位開始看,看著看著便忘掉身邊的一切了。書架上有成千上萬的書本,每一本都是一個我可以逃進去的宇宙;從此,我再也不怕午休時間無處可去、沒人和我玩了。

這段往事,想起來有點心酸,但它卻奠定了我對於「寫作」的信仰。我很感激世界上所有的作者們,因為他們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溫暖的避風港,讓五歲的我能夠減緩一些寂寞帶來的苦澀。「冰與火之歌」影集的最後一季中,侏儒提利昂對他的哥哥詹姆說:「如果不是你,我不可能活著走過我的童年。你是當時唯一一位不因為我的身高、長相而把我當成異類的人。」當時看到這一段,我只感到一陣鼻酸,因為我就是這樣看待書本、看待世界上的作者們--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

在我青春期的時候,我也有過一段憂鬱的歲月。那時候我感到身邊沒有一個人懂我,也覺得日子過得悶悶不樂的 -- 我不知道如果我一直快樂不起來的話,一直活著有什麼意義嗎?那時支持我的,同樣也是書本。小說裡的角色很誠實,他們不像現實生活裡的人那般戴著偽裝的面具;我內心糾結成一團的感受,那些混亂到我連日記都不知道怎麼下筆、不敢面對的情緒,我在一個又一個角色身上看見。他們用精準的文字道出我內心的孤獨、恐懼、憤怒、悲傷,使我不禁燃起了希望:這些角色都是作家寫出來的,那表示,我的這些感受並不獨特;有這些想法的我並不奇怪。

有時候讀者會留言跟我說,他讀了我的文章後發現「竟然有人跟我的想法那麼類似,原來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有這些感受」。看到這樣的留言,讓我覺得我的人生充滿了意義,因為這正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情 —用我的文字陪伴他人,就像那麼多作家們的文字陪伴著我那般,我想要 pay it forward。

回到文章的開場,「寫作」就是我做人生所有的事情最大的勇氣來源。

我從台大土木系碩士班畢業後,做了我人生最大的轉變,那就是我又到美國讀了一個小說創作的碩士。當初做這樣的選擇,並非因為我不想當工程師;比較大的原因是,我想要我的人生裡有「寫作」這件事,但一直讀理組的我,覺得文學距離我好遙遠好遙遠,已經快要遙不可及了。如果不為寫作勇敢走一遭,我實在是對不起當初那個受恩於書本的五歲小女孩。

讀創作是我人生至今為止做過最好的選擇,讀創作的三年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光,因為我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更加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有了那沈浸在寫作世界的三年過後,我非常確定一件事:我一輩子都會是作家,因為寫作是我一輩子的志向、是我人生終極的指南針、是超越賺錢的工作或者職場職涯這類較短期的目標。

經過那麼多年,文字依舊是我最溫暖的港口;我知道它永遠會在那裏陪著我,因此我可以放心地飛翔,放心地追求人生中所有其他我想做的事情。


延伸閱讀:
用樂高拼成的 3D 立體書!LEGO Ideas Pop-up Book 體驗文

留言

  1. 找到理想是幸福的!繼續加油!💪💪

    回覆刪除
  2. 妳的文字給我很多溫暖

    回覆刪除
  3. 謝謝妳!我沒有想過我的文字會被以「溫暖」形容,但我聽了很高興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什麼是 Assertiveness? 你容易被情感勒索嗎?

來到美國後我才第一次聽到 assertive 這個單字。美國人將 assertiveness 視為很高的美德,因為那代表一個人具備足夠的自信、溝通技巧、人際成熟度,以至於能夠堅定、清楚地表達自己想要的與不想要的,卻不會因此傷害他人或顯得傲慢、無禮或威脅他人。 Psychology Today  是這樣定義 assertiveness 的: “Assertiveness is a social skill that relies heavily o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hile simultaneously respecting the thoughts and wishes of others. People who are assertive clearly and respectfully communicate their wants, needs, positions, and boundaries to others.  Individuals who are high in assertiveness don't shy away from defending their points of view or goals, or from trying to influence others to see their side. They are open to both compliments and constructive criticism. ” (「Assertiveness 是一種社交技能,依靠的是在有效溝通的同時尊重他人的想法及需求。Assertive 的人能清楚且尊重他人地說明自己的需求、渴望、處境以及社交界線。擁有 assertive 特質的人會積極地說服他人了解自己的觀點,也積極地爭取、辯護自己的想法。他們對於讚美及有建設性地批評同樣地歡迎。」) 美國人如此看重、欣賞的 assertiveness 這個單字在中文卻似乎沒有相對應的翻譯。Google translate 將 assertive 翻成「斷言的、斷定的、過分自信的」;我覺得這些翻譯充滿負面含義且非常不正確。 生長在台灣的我,認為台灣確實沒有 assertiveness 的文化。我觀察到的台灣人,普遍很少直接說出自己想要什麼;如果說出來,

花九個月,靠自學轉行軟體工程師 -- 我所用的網路資源

by Vanessa Wang       歡迎支持我的臉書專頁:【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 因為身邊有許多半路出家的軟體工程師,包含我老公,我一直抱持著或許某天我也要轉行當軟體工程師的想法。但我到了成為媽媽、小孩快一歲的時候,我才開始自學寫程式。 從 2018年底開始,我花了九個月的時間自學寫程式,並於 2019年七月成功轉行、找到了在加州矽谷全職軟體工程師(front-end web development)的工作。我沒有參加 bootcamp,就是在網路上找資源、自修。我是台大土木工程碩士畢業,後來到美國讀創意寫作碩士。成為軟體工程師之前,我沒有在職場上當過工程師,以前主要的工作以當 technical writer 寫技術文件為主。( 更多關於我轉職的動機、轉職前的履歷 ) 這篇想整理一下我自學期間用過的教材、工具,但這些都僅供參考,畢竟每個人的狀況、目標都不一樣。我始終相信「盡信書不如無書」。我這九個月中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凡事要有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像我這樣的文章網路上有很多,每個人用的方法都不太一樣。參考別人走過的道路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規劃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然後自信地走下去。 以下就是轉行的路上,對我最有用的網路資源、工具: 一篇 Medium 上的文章 by Andrei Neagoie  這篇文章叫做  Learn to code in less than 5 months, get hired, and have fun along the way 這是我還在當 technical writer 時,某天上班無聊隨便 google 找到的。那時候還不太確定自己要不要轉行軟體工程,所以常常在網路上參考他人的經驗。我不時地都會回來看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可以說是貫徹我自學期間的一個中心思想。我很欣賞他的理念,尤其是以下這段話: “I spent the first month avoiding any tutorials or books. Instead, I spent this month looking at the best way for me to learn and get hired. I studied other people’s experiences, looke

是不是要「很聰明」、「數學很好」才能寫 code?

在我去年開始自學寫程式之前,我常常問是軟體工程師的朋友:「寫 code 很難吧?感覺超難懂。」在我心目中,寫 code 跟「數學能力」最有關係。 有趣的是,凡軟體工程師給我的回答,幾乎都一樣:「不會呀。學寫 code 就像學英文、日文那樣,就是一個語言。」 但我不是很能夠被這個答案說服,因為我以往跟程式語言的歷史告訴我,寫 code 是很困難的。我從高一第一次接觸 C++,到後來大一上土木工程系的必修課也是修 C++,經驗都蠻慘的,因此我就宣判自己沒有寫程式語言的天份。直到去年我從零開始再次透過線上課程自學寫 code,我才終於體會朋友們說的「學 code 就像學任何一個異國語言一樣」這句話的意思。 就從我高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程式語言的故事說起吧!那時是我學校的物理老師鼓勵我學程式語言的。他以完全免費的方式輔導我在假日期間學 C++,大概也是看到我對理工科有興趣,想說我可以自學寫一些小程式、搞不好還能參加什麼比賽之類的。於是他給我開了書單,讓我買了兩大本比字典還厚的 C、C++ 教學工具書(這種書現在還存在嗎?)來看,並且給我出功課,要我自己研究怎麼做出一些程式。 但朽木如我,一直碰壁,步步都感到挫折。那時的我,還不知道怎麼「自己找答案」,因此我心中一直期待老師可以好好示範他到底要我做什麼,因為我連他出的功課的題目、他到底想要我做些什麼我都不了解,也不知道從何問起。現在回想起來,老師心中一定是想:「這有什麼難的?自己看書,看不懂去找答案,不就這樣嗎?實際做做看、做不出來用力想直到做出來為止,難道還要手把手教學嗎?」但要知道那時候的我,雖然很喜歡數學、物理,理工能力不差,但「電腦」對我而言,就是一個玩接龍和踩地雷的工具,因此我連怎麼按照書上的說明去設定寫程式的環境都搞不清楚。 總之,第一次學寫程式的經驗,就在我心中無限多個黑人問號中無疾而終。直到上了大一又再次遇到 C++。 這次我以為我可以學得比較好,畢竟這是我第二次跟 C++ 碰面了。我們用的課本,再次是那種厚得令我第一天就把它切割成三分的工具書。但豈知第一堂課老師也就講完差不多三分之一本課本,一下就上完一、兩百頁的進度。 「等等啊!」我心中吶喊。第一堂課我們就從 Hello World 上到 for loop,而且是雙層的 for loop, 因為要用程式語言畫出這個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