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

女性.婚姻.職場.幸福

身為一位從小熱愛理工科、寒暑假以研究數學方程式為樂的女孩,我在考上了台大土木系後,反而對「工程師」這個職業失去熱情。 原因在於我沒有找到好的 role model :身邊的學長、前輩雖然事業做得成功,但大都是男性而且我並不能感受到他們喜歡他們的生活。我聽到的都是抱怨:抱怨工時長、工作量太大,我聽到的是他們一直盼望著早日退休。在還沒有畢業前,我就失去了對工程師這個行業的憧憬。 後來我到了美國,讀了180度轉變的「創意寫作」碩士、畢業後擔任科技公司的 technical writer。在矽谷的職場上,我反而重新找回對工程的熱情。找回熱情的關鍵在於我終於找到了role models。role models 包含身邊非常多辛苦工作卻真正以工作為熱情的榜樣們;他們加班的時間不見得少,但他們以學習為樂、以創新為樂、以找到問題的答案為樂。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我想要的生活型態,激起了我努力想變成跟他們一樣的動力。因此在我的女兒一歲的那一年,我靠在家自學寫程式轉行成為一位矽谷的軟體工程師。(更多細節可以看 「如果你沒有勇氣追求夢想,先去擴展你的視野」 、 自學轉行軟體工程師 — 網路教材、工具篇 。) 由我的職涯故事可知,擁有好的人生榜樣真的很重要。榜樣就是一個效仿的對象、一個人生的憧憬。知道前方有值得我們期待、嚮往的事情,我們才有力氣向前衝。 今天寫這篇,想說的是關於身為一位「女性」這個角色所需要但嚴重缺乏的人生 role model 。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身邊有各式各樣能讓我觀摩的女性長輩:有些是全職媽媽在家相夫教子、有些是沒有結婚的事業女強人,當然也有很多職業婦女,在家庭與職場間尋求平衡。我看來看去,一直希望能找到我未來人生效仿的對象,但始終沒有找到。我觀察到一個現象:職業婦女嫉妒全職媽媽能待在家;全職媽媽也忌妒在外上班的媽媽有自己的事業。未婚的女性總受到社會的歧視;已婚的女人卻總說要是沒有結婚就好了。因此,我不知道到底誰該是我人生的榜樣。 高中聯考前,我媽媽帶我到廟裡拜拜。她看我求菩薩求得很認真,問我是跟菩薩說我想去哪間學校嗎?我說,我請菩薩讓我上一間我能夠每天快快樂樂的學校。從那個時候,我就知道這世界上最重要、也最難的一件事,就是快樂。 在台大讀土木系讀碩士時,我的指導教授鼓勵我出國讀博士。「要是妳以後和妳媽媽一樣,當一位大學教授,那不是很

寫 code 與寫作的相似處

                             時常覺得,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一脈相承的。同一個道理,放到很多不同的地方都有異曲同工之處。我以前是一位 technical writer,現在是軟體工程師兼業餘作家,最近便發現寫文章和寫 code,真的有很多相通的道理。 曾經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當講師,教一門大三必修課:technical writing。我叫學生看一本在我心目中是關於「寫作」最棒的一本書,叫做 On Writing Well 。 這本書的一個重點,就是寫作時要用力地砍掉贅字。舉個例子來說 "a tall skyscraper" 這個片語中,"tall" 就是多餘的,因為高樓大廈不可能是矮的。同理,電視上常聽到諸如「進行確認的動作」這種中文,其實用「確認」二字表示就可以了,其他都是贅字。 我跟學生說,寫作要盡可能達到 "simple",不要寫又臭又長的句子。我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分組練習把一段冗長、囉嗦的文字改到最簡潔有力。 有學生反駁我的說法。「為什麼要寫 "simple" 的句子?是設定讀者是白癡,所以故意用很簡單的詞彙、句型,怕他們看不懂嗎?」 想了一下,我發現我用 "simple" 這個字確實容易引起誤會。 「我指的 simple,是指 elegant。寫作要盡可能達到優雅,而優雅的文字,常常就是最讀起來最簡潔、清爽的句子。」 透過課堂練習,學生們發現,十個句子的段落其實用六句話就能表達相同的意思。有二十個單字的句子,又能再砍掉五、六個贅字,使得句子更好懂、更有力。當然刪贅字並不是畫掉多餘的字詞那麼簡單的一件事,而是認真地去思考:整段話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從而重新架構思路,以更優雅的方式呈現文字。這個「砍字」過程包含了尋找更精準的詞彙、使用更生動的動詞、將一些被動句型改成主動句等等。當然也要適可而止;如果只是「為了刪字而刪字」,把原本的文章改到沒有人看得懂,自然也是不行的。 這幾天在工作上我開始使用 React Hooks。這個 2018 年推出的 React 新語法,讓原本需要用 class 來寫的程式都變成 pure functions。同時,set state 及 React life cycle

是不是要「很聰明」、「數學很好」才能寫 code?

在我去年開始自學寫程式之前,我常常問是軟體工程師的朋友:「寫 code 很難吧?感覺超難懂。」在我心目中,寫 code 跟「數學能力」最有關係。 有趣的是,凡軟體工程師給我的回答,幾乎都一樣:「不會呀。學寫 code 就像學英文、日文那樣,就是一個語言。」 但我不是很能夠被這個答案說服,因為我以往跟程式語言的歷史告訴我,寫 code 是很困難的。我從高一第一次接觸 C++,到後來大一上土木工程系的必修課也是修 C++,經驗都蠻慘的,因此我就宣判自己沒有寫程式語言的天份。直到去年我從零開始再次透過線上課程自學寫 code,我才終於體會朋友們說的「學 code 就像學任何一個異國語言一樣」這句話的意思。 就從我高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程式語言的故事說起吧!那時是我學校的物理老師鼓勵我學程式語言的。他以完全免費的方式輔導我在假日期間學 C++,大概也是看到我對理工科有興趣,想說我可以自學寫一些小程式、搞不好還能參加什麼比賽之類的。於是他給我開了書單,讓我買了兩大本比字典還厚的 C、C++ 教學工具書(這種書現在還存在嗎?)來看,並且給我出功課,要我自己研究怎麼做出一些程式。 但朽木如我,一直碰壁,步步都感到挫折。那時的我,還不知道怎麼「自己找答案」,因此我心中一直期待老師可以好好示範他到底要我做什麼,因為我連他出的功課的題目、他到底想要我做些什麼我都不了解,也不知道從何問起。現在回想起來,老師心中一定是想:「這有什麼難的?自己看書,看不懂去找答案,不就這樣嗎?實際做做看、做不出來用力想直到做出來為止,難道還要手把手教學嗎?」但要知道那時候的我,雖然很喜歡數學、物理,理工能力不差,但「電腦」對我而言,就是一個玩接龍和踩地雷的工具,因此我連怎麼按照書上的說明去設定寫程式的環境都搞不清楚。 總之,第一次學寫程式的經驗,就在我心中無限多個黑人問號中無疾而終。直到上了大一又再次遇到 C++。 這次我以為我可以學得比較好,畢竟這是我第二次跟 C++ 碰面了。我們用的課本,再次是那種厚得令我第一天就把它切割成三分的工具書。但豈知第一堂課老師也就講完差不多三分之一本課本,一下就上完一、兩百頁的進度。 「等等啊!」我心中吶喊。第一堂課我們就從 Hello World 上到 for loop,而且是雙層的 for loop, 因為要用程式語言畫出這個形狀:

用樂高拼成的 3D 立體書!LEGO Ideas Pop-up Book 體驗文

前日去逛街走進樂高店。以前去樂高店都沒有什麼感覺,但因為女兒很愛樂高,我第一次仔細研究樂高的各種類型,發現有適合各種不同年齡層的樂高,而且年齡愈高,樂高組的片數就愈多。樂高組的主題真是千奇百樣,有冰雪奇緣的水晶宮、哈利波特的霍格華茲、還有中國過年的限量版圍爐樂高等。 我一時好奇起來,問了店員,最多片數的一組樂高是哪個?店員說是這組  LEGO Star Wars Ultimate Millennium Falcon  ,總共 7541 片,賣價 USD $800。 那時我腦中忽然恍然大悟一件事:其實樂高,不就是一個立體拼圖的概念嗎?!說來有點愚蠢,我以前從來沒有將拼圖與樂高想成是同一類型的東西,但我明明超級熱衷於平面拼圖。從小到大,我只有玩過散裝的樂高,沒有玩過有說明書、有主題的那種樂高組(除了女兒玩的那種 20 片裝的)。於是我心血來潮地決定來買人生第一組樂高組送給自己,晚上可以邊看電視邊組。 上了網站看來看去,我最後選擇的是這組有 859片的  LEGO Ideas Pop-up Book  。我是位書蟲,能夠用樂高拼出一本有有機械機關的立體書,這不是太酷了嗎?底下就來看看我拼的成果吧! 拼出來的書封面就長這樣,大小跟一般的書一樣大,可以直接擺在書架上! 樂高組的說明書寫得超級好懂,簡直就是 IKEA 的說明書!我一邊重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邊組這組樂高,是相當愉快的業餘娛樂活動。 打開書,是傑克與魔豆的故事情節! 就像這樣,書是可以打開、關起來的。打開時,裏頭的場景就會站起來,就像一般的 3D 立體書一般! 有兩種故事場景可替換,底下是小紅帽的故事場景: 大野狼去應門,外婆就躺在門後的床上呀! 看見了嗎?用樂高拼出來的書完成後,放在書架上與其他的書融為一體,完全不佔家裡的空間。這對於我這種很不喜歡在家裡累積太多不需要的東西的人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點。 組樂高對於一位家裡有兩歲以下孩童的人來說,真的是比組一般的平面拼圖適合,原因是我不用擔心沒有完成的進度擺在那裡會被小孩破壞。樂高一片一片組在一起後,就一體成形了;把這塊半成品放到小孩拿不到的高處,非常容易收藏,不會像拼圖那樣,一移動就散掉。 這組  LEGO Ideas Pop-up Bo

「用心聆聽」是最溫柔且困難的愛

人際關係專家卡內基的長期暢銷著作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 《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 )書中說,要獲得好人緣,其中一個關鍵能力就是當一位好的聽眾。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很久以前了,但我一直記得書中說的,這世界上有太多人渴望講自己的事情,但又有幾個人是真正用心在聽別人說話的?因此光是當一位好的聽眾這一點,就能讓你贏取真正的友誼。 聆聽,聽起來很簡單,事實上非常地困難。最近我在讀兩本育兒書, The Happiest Toddler on the Block  以及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 ,兩本書都是暢銷書,都是厚厚一本,但真正的重點,就是提醒父母要用心聆聽孩子說話。書中講的道理,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懂,例如說「要讓孩子有機會說完他們想說的話,不要急於插嘴」、「幫助孩子去形容自己所感受的情緒」、「用同理心回應孩子的感受,不要急於提供建議或批評」。這些為人處事基本的道理,為何還能寫成一本一本的暢銷書賣給世界各地的人?那就是因為知易行難,「用心聆聽」真的太難得了。 舉個例來說,在我剛生完小孩、小孩還未滿三個月的時候,有一天我媽媽打電話來問我過得怎麼樣。我說我覺得我有一點產後憂鬱症。聽完我這句話,我媽媽沒有安慰我,也沒有問我為什麼感到憂鬱,而是直接說:「沒有啦。不可能的!」 我感到很生氣。我說:「妳又怎麼知道可能或不可能?妳是醫生嘛?」 「根據我讀過的文章以及我對於產後憂鬱的理解,妳都生完那麼久了,不會現在才在產後憂鬱的。」 我那時候氣憤地不得了。我只不過是分享我的心情,跟我媽媽說我「覺得」我有產後憂鬱;感受本來就是主觀的一件事,是沒有對或錯的,但我媽媽直接告訴我的感受是不對的、我不應該有這樣的感受。我很生氣,於是我跟我媽媽說: 「我只是分享我的心情,你為什麼要否定我的心情?妳又不是我,如何知道我的感受?」 後來我媽媽跟我解釋,說她以為她那樣說是在安慰我。她怕我會因為有產後憂鬱這樣的症狀而感到緊張,所以想要安撫我、讓我知道這個可能性不大。 當時覺得這個解釋有點強詞奪理,但仔細想想,我有時也會對自己一歲的女兒做類似的事情。例如說,女兒走路撞到牆壁了,我也看見她撞到牆壁、知道她

《跨出舒適圈》八歲那一年,我從波多黎各搬到了台灣

我的父母是台灣人,但我出生於波多黎各(講西班牙文的美國屬地,位於加勒比海)。小學四年級那一年,我搬到台灣定居。這篇想著墨的,就是我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那次「跨出舒適圈」,發生在我小學三年級升四年級的那一個暑假。 三年級的學期末,波多黎各的老師和同學們送了我一個禮物,是我最愛的「水滴娃娃」擺飾。我隱約理解這是一個說再見的禮物,因為媽媽說我們要搬到台灣了---但我心中還是不理解,這跟以前暑假去台灣玩有什麼差別。 抵達台灣的第一個晚上,我們住進一個已經裝潢好的家(我媽媽提早回去買好家具了)。打開電視,有林志穎的廣告;林志穎是我少數認得的台灣明星。廁所的衛生紙是那種很薄、很薄要很多張折在一起的面紙,不同於我習慣的捲筒式衛生紙。 隔幾天,媽媽帶我去國小註冊。我被分發到一個有 42 位同學的班級。班上的小朋友座位兩兩排在一起,這是我看過最擁擠的教室了(以前班上只有 14 個學生)。但大家異常地守規矩,沒有一個人在說話,大家都專注地看著老師。 我首件要學會的事情是「起立」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該站起來了。雖然我會說中文,但「起立」二字對我來說還是滿艱澀的。「立正」和「敬禮」更是我做夢也沒有想過上課需要做的事情。 每一堂課我都很掙扎,因為我一個中文字也看不懂。哪門課該拿出那一本課本我都不知道,因為我看不懂課本上的標題呀!國語課最痛苦了,因為要朗讀;我根本無從得知大家在讀哪一頁、哪一行、哪個字,只能嘴巴跟著胡亂開合假裝一番。更別說書法課了...讓目不識丁的人寫書法,真的是天大的笑話呀! 以前在波多黎各我都是負責教別人數學的,因此數學課考心算的時候,我以為我會沒問題。沒想到老師念完第一題的題目,我把題目抄完要開始計算的時候,老師已經唸到第十題要收卷了。於是我考了人生第一個零分。 在學校我最害怕上廁所了,因為我始終搞不懂如何用蹲式馬桶,姿勢沒喬好就會尿得亂七八糟噴得自己一身...十分狼狽。早上十點同學們會抬牛奶進教室,我很自然地跟著大家拿一瓶來喝--直到有人大叫「誰喝了我的巧克力牛奶?!」我才知道原來牛奶要預定的,不是每個人都有。 某天半夜我在睡夢中哭泣。媽媽問我怎麼了。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哭,但後來我就跟她說我覺得上學很挫折,因為我除了午餐時間吃飯這件事情以外,我全部都搞不清楚狀況,跟不上。事實上就連午餐,因為我對於蒸飯箱的概念不熟悉,我也常常忘記蒸

如何寫亮眼的履歷

by Vanessa Wang    歡迎支持我的臉書專頁:【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 我曾經在美國馬里蘭大學教 technical writing 這門必修課,教了許多美國的大學生如何寫 resume。好幾位學生跟我說,我上課教的技巧幫助他們找到第一份實習或正職工作。我也曾經做過專門幫人修改履歷的服務。 這幾年因為沒有時間,暫時沒有在接幫人修改履歷、求職信、學校申請書這類的 case。但我覺得只要抓住以下四個重點,人人都可以自己把履歷修改得亮眼。 以下我說的,只針對在美國求職用的 resume。那麼,我們就來看如何寫出亮眼的 resume 吧! 1. 履歷有很多種。先搞清楚,你要寫的是哪種履歷? 不論是 Curriculum Vitae(CV) 或 resume,中文都翻「履歷」,但你知道這兩者完全不同嗎? 其實就算是英文為母語的人,也不見得知道這兩者的差別。但 CV 一般用於學術界或者歐洲國家,而 resume 則是通用於美國業界。 CV 可以有很多很多頁,因為你會在 CV 中列舉所有做過的工作,包含已發表的學術文章等等。你可以用同一份 CV 申請各種不同的工作,因為 CV 涵蓋了你所有有過的經歷(所以 CV 會隨著年資愈寫愈長)。 但在美國申請業界工作,通常要的是 resume。Resume 是專門針對你眼前要申請的那份工作量身打造的文件,通常只需要一頁。 你會說,一頁怎麼夠呢?!那我就來舉個例:假設你過去當過業務員也當過賽車手,但你現在要申請一份保姆的工作。你的resume 該列些什麼? 開車速度可以飆到 300 mph 以業務員身分耐心地聆聽客戶需求 勤練開車技術,精益求精、專心一意,打破個人紀錄 200% 在一週內銷售逾一百萬的營業額  以上四點都是很驚人的經歷,但我把第一點和第四點畫掉了,因為這兩個技能跟你能不能當一位好的保姆無關,所以沒有必要列在這份 resume 上。 2. 履歷要修到多完美再寄出去?答案:看情況 某一次我到一間公司面試一份 technical writer 的工作。面試官一邊看著我的 resume 一邊說:「這份履歷寫得真好!所有的逗號、句號、分號,都用得很正確。我很少看到這麼注重文法措辭的履歷」。 以上這個情境發生的機率非常的低;面試官之所以把我的履

如何找出自己的興趣?以寫小說的過程作類比

by Vanessa Wang    歡迎支持我的臉書專頁:【 工程師作家的轉職人生 】 最初開始寫這個部落格,動機在於身邊很多朋友都有一個疑問:「要怎麼找到自己的興趣?」我也為這個問題困擾了大半輩子。 Grit 這本書裡有一句話: "I don't think most young people need encouragement to follow their passion. Most would do exactly that--in a heartbeat--if only they had a passion in the first place."  可見,這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為「找不出自己的 passion」而煩惱。 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對於「如何找出自己的興趣」歸納出一點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不會每個人都認同,也不會適用於每一個人,但你可以參考看看。我想說的這個「找出興趣」的方式,其實就是我自己在寫作、寫小說的時候,讓文章從「萌生想法」到「完稿結束」所使用的方法。這些方法,也是我在馬里蘭大學讀 Creative Writing 碩士的三年期間學到的,關於藝術產生的過程。 為什麼我覺得「找出興趣」的方法與「創作小說」的方法類似呢?因為這兩者都是一個從「極端不明確」走向「明確」的過程。 你有想過一本小說是怎麼誕生的嘛?作家們是不是某天靈光乍現、夜半遇見繆思,然後就清楚地知道每位角色的名字、每個章節的發展、高潮如何營造、結局如何收尾?是不是有了一個「突如其來的靈感」後,就能振筆疾書、不眠不休直到完稿?大概是有這樣的例子,但大部分的小說創作都不是如此直線的一個過程。事實上,大部分的作者在開始下筆的那一刻,他是完全不知道故事會何去何從的。也許作家只知道,他想寫一個喜歡戴黃色的帽子的角色。但這位戴黃帽的人做了什麼事?遇見什麼人?故事怎麼發展、怎麼結束?唯有一邊寫、不停地寫,作家才會慢慢了解自己想像出來的這個角色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故事的走向。 關於寫作的方法,有人說: “Start writing, no matter what. The water does not flow until the faucet is turned on.” 寫就對了。愈寫,就愈知道自己想寫什麼。 Gr

女生當工程師比較難嘛?

by Vanessa Wang    歡迎支持我的臉書專頁:【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 保姆說,一歲的女兒今天拿著一本書研究半天,先搬到鏡子前面踩在書上看一看,後來發現可以把厚書移到桌子旁邊,就能變成一個小台階讓她能夠摸到桌面上平時摸不到的東西。 「她真的很有研究精神喔!什麼都可以研究好久...」保姆說。我們也發現她真的對於各種東西運作的原理很有興趣,例如各種扣環、安全帶、樂高、兩本書之間任何共通的圖案... 有時候有人會問我,「女生當工程師比較難嘛?」每次被問這個,我就會講一個故事。 初入青春期時,我的班上有一個女生,她是我們班很少數有「男朋友」的女生。我很羨慕她,於是我就問她,要怎麼樣才能讓喜歡的男生也喜歡自己呀? 「嗯...問他功課吧!我叫他教我數學!」 「喔!」我猛點頭像是恍然大悟一般。但同時我也有一點疑惑,因為那位女同學的數學成績明明就比男生好呀! 但我很快就忘掉自己的疑惑了,因為女同學說的招數完全符合我看過的所有小說情節。像是我最愛的「亂世佳人」裡的郝思嘉就說過,要裝笨才有好男人緣;也怪不得她擄獲了幾乎所有男人們的心。 所以關於「女生當工程師比較難嘛?」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男生和女生的數理能力應該沒有太多的差別,差別在於這個社會給予「男工程師」和「女工程師」的附加價值差很多,造成男生更有動力去努力變成一位工程師。 怎麼說呢?一般而言,男工程師的形象不差吧?薪水不差、職業算是 man、表示頭腦不笨,應該可以算是親友團理想的相親人選。至於女生當工程師,在男人眼中實在沒有什麼特別加分的地方;如果有的話大概就是比較不會打扮,花在化妝品、衣服上的錢比較少吧。 理工科,說到底不是一個容易的領域,對誰都一樣。而說到底,每個人都有許多專長,都有不只一種適合的職業。但對某個性別族群來說,當工程師可以把自己幻想成帥氣的鋼鐵人;對另一個性別族群來說,當工程師、讀工科可以成為沒有人想聯誼的科系對象.... 一邊是拉力、一邊是推力... 哈哈,以上黑白講,大家笑笑就好,不要太認真 想要聽我完整的轉行故事嗎? 我的自傳《文藝少女的矽谷進擊》博客來連結 : https://reurl.cc/GdgLNW 延伸閱讀: 是不是要「很聰明」、「數學很好」才能寫 code? 寫 code 與寫作的相似處 猶豫「我適合當

猶豫「我適合當工程師嘛?」

by Vanessa Wang    歡迎支持我的臉書專頁:【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 這週為了幫家中的逆滲透濾水器換濾心,我跟老公連續三個晚上蹲在水槽下研究到半夜一點。 其實也不是多難的一個過程,只是第一個晚上我們看說明書說要「逆時針」轉開舊濾心,結果怎麼都動彈不得。隔天寫信、打電話給客服又看無數 YouTube 影片終於了解,所謂的逆時針,也是要定義好是從哪一頭看過去的逆時針,因為從另外一頭看就是順時針了。原來我們的視角錯了。 第二天則是連接塑膠管的地方一直漏水。我們試了無數種不同的方式在接頭的螺紋上綑止洩帶—— 鬆鬆地綑、緊緊地綑、綑兩圈、綑三圈、綑四圈...綑九圈,甚至不同寬度、厚度的止洩帶都用了,網路上各種方法都試了,但永遠漏一點點水。 最後一天我們決定應該是接頭的問題吧!於是就換了原廠附送的替換接頭、一邊看「俗女養成記」,一邊第 N 次拔掉止洩帶、第 N次綑上新的止洩帶、第N次打開水源測試,祈禱拜託不要再漏了。結果真的就好了。 說了落落長的一個居家小故事,其實是因為我覺得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蠻典型工程師的工作型態:遇到問題後,不厭其煩地把各種可能出錯的環節一個一個排除,直到找到問題根源、解決。當然有很多更有效率的方法啦,例如對水電比較有經驗的人,就不會像我們這麼白痴要搞三個晚上,但那個處理過程的精髓大概就是如此。 考慮轉行的人可能會好奇自己適不適合當工程師,所以我想分享這個例子。遇到問題,你有耐心和興趣去尋找問題核心嗎?當然也不是說工程師都多麼 enjoy 這個 debug 的過程— 如果可以十分鐘就換好濾心去看電視,誰想要半夜一點還蹲在水槽前⋯⋯ 但重點是你能為了「找出能讓水管不漏的方法」那一瞬間的成就感,忍受 72 個小時不斷試了、失敗、又要重來的過程嗎? 許多人來信問我,如何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是,喜歡做一件事,不等於每分每秒都 enjoy 那個過程。我很喜歡寫作,但作家們大部分的時候都需要逼自己去坐在書桌前,忍受自己不知所云地亂寫的感覺。沒有這個過程,就沒有寫出一句很棒的句子時的那種喜悅。同樣的,沒有枯燥的試誤、失敗、重來過程,就沒有找出能讓濾水系統不漏水的方法的快樂。 附上我老公 介紹逆滲透濾水器的文章 。逆滲透出來的水真的比較好喝。 延伸閱讀: 自學轉行軟體工程師 — 網路教

這麼老了轉行還來得及嘛? 一歲女兒顛覆我對「時間」的理解

by Vanessa Wang    歡迎支持我的臉書專頁:【 工程師作家的轉職人生 】 2018年在我女兒九個月大的時候,我辭掉了幫工程師寫技術文件的工作(technical writer),在家 靠網路上的教材自學寫程式 。經過九個月的努力,我成功轉行成為矽谷的全職軟體工程師。 轉行是一件具有風險的事情,而我當初在做個決定的時候,和許多人一樣,很害怕放掉過去累積的年資、害怕轉行不成兩頭空。這個風險是一個事實,是每個人必須自己承擔、衡量的事情,不管誰跟你說什麼「人生只有一次」、「做就對了」,這個風險都是不變的。 我想寫這篇,不是要說轉行很簡單、誰都可以或什麼的。這篇是要紀錄我現在一歲的女兒、一位工讀生以及特斯拉工廠的工人們在我轉行之路上扮演的角色:是他們讓我找到轉職的勇氣、教導我用正確的態度面對中年轉行這件事並且顛覆了我對「時間」的理解。 2015年萌生想當工程師的念頭,但不敢有所行動  我在加州矽谷特斯拉汽車工廠 擔任 technical writer 的第一個禮拜,旁邊坐了一位剛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女孩,她是機械工程師,小我七歲。在工作上,她負責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負責將她的解決方案紀錄下來。我知道我的工作也很重要,但我總想著,我以前念的也是工程,難道我做不了她的工作嗎?我難道想不出改善電動車生產線的方法嘛? 但我打消了那個念頭。我心想,我在剛讀完土木工程學位時沒有立刻去當工程師,現在過了那麼多年了--工程那麼「硬」的學問我哪做得來?就算我做得來,誰要給我這種機會? 每次幫別人寫工程文件時,我總想著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可以怎麼改善;我總想跟工程師討論他們是怎麼決定各個解決方法的。有時候我幻想著再次去投土木工程師的職缺, 但我還是不敢做出改變,覺得自己已經錯過做改變的人生時機了。我總能用各種理由打消自己再次嘗試當工程師的念頭,例如:「我不行的啦!以前結構學修得那麼爛。」「我還是比較適合這種能夠結合我寫作能力、軟實力的工作吧!」「工程師要一直加班,我這個工作比較輕鬆。」等等等... 但我還是想著,會不會有一天我還是可以回到工程師這條路?心中永遠掛著一個 what if... 時間過著過著,然後我就懷孕了。 2018年工讀生給我的當頭棒喝 在我請產假的期間,是一位化工系的工讀生替補我的工作。工讀生除了幫我做我的工

花九個月,靠自學轉行軟體工程師 -- 我所用的網路資源

by Vanessa Wang       歡迎支持我的臉書專頁:【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 因為身邊有許多半路出家的軟體工程師,包含我老公,我一直抱持著或許某天我也要轉行當軟體工程師的想法。但我到了成為媽媽、小孩快一歲的時候,我才開始自學寫程式。 從 2018年底開始,我花了九個月的時間自學寫程式,並於 2019年七月成功轉行、找到了在加州矽谷全職軟體工程師(front-end web development)的工作。我沒有參加 bootcamp,就是在網路上找資源、自修。我是台大土木工程碩士畢業,後來到美國讀創意寫作碩士。成為軟體工程師之前,我沒有在職場上當過工程師,以前主要的工作以當 technical writer 寫技術文件為主。( 更多關於我轉職的動機、轉職前的履歷 ) 這篇想整理一下我自學期間用過的教材、工具,但這些都僅供參考,畢竟每個人的狀況、目標都不一樣。我始終相信「盡信書不如無書」。我這九個月中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凡事要有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像我這樣的文章網路上有很多,每個人用的方法都不太一樣。參考別人走過的道路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規劃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然後自信地走下去。 以下就是轉行的路上,對我最有用的網路資源、工具: 一篇 Medium 上的文章 by Andrei Neagoie  這篇文章叫做  Learn to code in less than 5 months, get hired, and have fun along the way 這是我還在當 technical writer 時,某天上班無聊隨便 google 找到的。那時候還不太確定自己要不要轉行軟體工程,所以常常在網路上參考他人的經驗。我不時地都會回來看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可以說是貫徹我自學期間的一個中心思想。我很欣賞他的理念,尤其是以下這段話: “I spent the first month avoiding any tutorials or books. Instead, I spent this month looking at the best way for me to learn and get hired. I studied other people’s experiences, lo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