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原本預計帶小孩去打預防針、做例行體檢,但一早醒來發現孩子還在睡,我當機立斷取消了預約好的 appointment,改到了下週。原因在於我們剛剛旅行回來,小孩歷經坐飛機、時差、適應環境、每天認識一大堆人,變得很沒有安全感,昨晚終於慢慢放下心防睡得比較好。如果今天立刻去看醫生、打針,恐怕心防要再次築起來,於是我醒來第一個想法就是不要再讓她(也讓我們自己)受罪了,雖然 appointment 老早就預約好、也跟保姆說好了,但要改變計畫就改吧!
隨著年紀增長,也因為有了小孩,我慢慢學會相信自己的直覺,也發現很多時候與其找一大堆資料、問一大堆人的意見,其實最好的答案往往就在心裏,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力。
直覺應該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東西,只是生長的過程中,我們都被教導壓抑自己的直覺,到後來就愈來愈不知道怎麼去聆聽所謂的 gut feeling。人類和獅子、老虎一樣,都具有動物天性,餓的時候我們要吃東西、生氣我們想吼叫、遇到危險要躲起來...這些都不需要別人教我們;我女兒出生的那一秒鐘還看不見什麼就能用鼻子聞到奶味,靠尋乳反應找到乳頭吸吮。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被教導肚子餓要忍到飯煮好、生氣不能隨意打人、心裏害怕仍然要勇敢面對困難。除此之外,在台灣的考試制度下,每個問題都有「標準答案」,最直覺的那個答案常常是個陷阱故意讓我們選錯,久而久之使得很多事情我們都不敢相信直覺,反而要去詢問他人、先獲得他人的「允許」才敢行動。
英文有句話說 ask for forgiveness, not permission(與其尋求他人的允許,不如事後尋求原諒)。尤其是女人,我們更常在尋求他人的「允許」。我們想要別人跟我們說「妳可以去做這件事,我同意」我們才要行動,但人生很多時候是需要先斬後奏的。
在轉行成為軟體工程師的路上,我也時常參考他人的心路歷程、請教他人的經驗;吸取他人的經驗這是一定要的。但過程中我也漸漸學會「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件事。在採納他人的意見之上,一定要加上自己的直覺、自己的判斷力才有用。好比說,大家都跟我說 networking 是找工作最重要的事,很多人都是靠不停參加活動、和他人喝咖啡找到第一份工作的。但這些活動大多在晚上或週末,我如果一直去就是要讓老公自己顧孩子。雖然老公不介意,但去完我反而覺得過意不去、難過,於是我很早就決定 networking 這件事我不要勉強自己、要走重質不重量的路線。
又好比說市面上育兒的書一大堆,有人說小孩哭就要讓他一直哭,哭累了他自己會睡著。又有人說小孩一直哭不好,會愈來愈沒有安全感。眾說紛紜的世界裡,我究竟該聽誰的?後來發現,在找完一堆資料後,最後奏效的方法,往往都是我依靠「母性直覺」摸索出來的點子。書上只會說「小孩哭的話,就是在試探你,絕對不要讓他予取予求」,或者「小孩哭的話,就是沒安全感,一定要立刻滿足她的需求」。但只有每天和小孩實際相處的我們,才聽得出來孩子的哭聲究竟是害怕、肚子餓了、還是無故哭鬧。也只有依靠自己的判斷力跟經驗,才猜得到也許他是被什麼嚇到了,或者只是怕黑。
沒有人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相信自己的直覺!
延伸閱讀:
1.5 歲孩調時差、睡眠訓練大作戰
小心那些看似有智慧的座右銘:談「獨立思考」
by Vanessa Wang 歡迎支持我的臉書專頁:【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
留言
張貼留言